Slide

没有自然的自然

Exhibition

没有自然的自然

艺术家:查理·希尔德(澳大利亚)、胡勤武、胡声平、太平
策展人:康文峰

2020.4.25-2020.6.6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回到生命本能最基本的自然状态,艺术在疫情面前,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脆弱,但生活还要继续,艺术与人类依旧会相依向前,我们需要在沉痛反思中获得新的力量,艺术也在此时,在逐渐对心灵抚慰与疗愈中,让人们重新认识客观的、自然的世界实相。

王阳明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他是在强调人的主观唯心观,但此花也不会因为汝心而不开,它依旧会在它的自然世界里,花开花落。

没有自然的自然,是看得见的表象与看不见的内象的客观存在。当我们还不存在的时候,自然已经就以它自身的规律运转着,我们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最终也会回归自然。

绘画艺术的历史,从描绘自然物象到表达自然精神,再到呈现自然本质,是一个不断由表及里接近自然原初提纯的过程。无问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殊路同归,道家的齐物论与禅宗的无分别,再到当代世界平等的普世观,“物”在艺术的对等观看中,不断被解放和独立。在摆脱了为自然服务,媒介物也在当代艺术中,成为代表自然的自然。回归这种殊路同归的自然物平等观,当代艺术中的现成品和平常物都成了艺术,绘画的媒介物成为艺术作品的主体,艺术家需要做的,不再唯一是拿起画笔画一棵树、一座山,而是关注画布、颜料或物质世界各种媒介物本身,并能用艺术家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发现、呈现、激活这个媒介物最丰富的自然物性,而这个丰富的自然物性,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它没有明确的叙事指向,它在丰富的自我呈现中,揭示着自然物内在固有的规律可能,我们可以总结为科学,也可以概况为哲学,总之,它以它自身的自然存在,蕴藏着一种精神,成为没有依附自然、描绘自然的自然。

没有自然的自然,也是看不见的内在自然,它以一种内化的自然规律运行着,自然而然,往往很多影响改变我们的,就是这些看不见潜移默化的内在自然规律,而非表象的自然。这种非表象的内在自然,也会通过内观外象呈现出来,这背后是对物质世界最本质存在的客观探究,人类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仅是科学家的追求,也是艺术家的使命。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拘于表象,而是追求内象,从最初自然形象的真,到自然内在的真,也是一个艺术家理性、纯粹、独立的过程。优秀的艺术家用他全新的艺术视角和发现,附带审美体验,让人们不断看到自然世界原本不同的多面真相,这个时候,艺术家的工作,更像是一种敏感的审美科学研究。

澳洲艺术家查理·希尔德、中国艺术家胡声平、胡勤武,在各自不同的艺术创作中,对自然这一相对传统宏大的主题,用当代视角,不断落实在非常具体的作品上,并呈现出各种新的可能。

查理·希尔德作为一名来自澳洲的知名艺术家,一直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和文化有所向往,他对宋画和敦煌壁画的喜爱和研究,并没有按照传统中国画的方法去临摹,而是感受中国绘画独有的气息、气韵、意境,并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自己的抽象绘画创作中,因此他对自然的理解,有着不同于西方科学分析的逻辑思维,也有东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我们会在查理·希尔德的布面丙烯油彩和纸本水彩氤氲中,能感受到绘画媒介物自身丰富多彩的自然变化,他并没有刻意用媒介物去营造这样一种表象的自然氛围,而是在不断呈现媒介物的多样可能中,自然呈现媒介物原本的韵律质感与相融意境,它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但最终是一种激活了自然的自然。

胡声平从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综合绘画的实验创作,在最近十多年,他将创作的注意力放到了纸的材质上,他一直坚持对纸的研究,想创作出脱离绘画,表达纸本身的纯媒介物作品。纸作为来自东方天然的自然之物,本身就带有自然生发、自然融合的物质特性,胡声平通过火烧、刻画、浸染等方法,用自然之力打开纸质材料不同的自然属性,并用大型装置的体量感,强化突显一张纸柔软背后的多样可能,带着庄重的仪式感,在这样一种由纸而生的现代空间里,给我们带来一种自然沉淀的历史思考,这种思考是丰厚的,犹如我们阅尽繁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人生,在沉静朴素的自然中,即伟大又渺小,但最终又归于平凡的存在着。

胡勤武经常会写书法,案头经常会看到颜真卿的法帖,还有他收藏的古代石雕和老器物,而他对高古佛造像的摄影,也是他创作之余的一种日常补充,我能感觉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这也会给他的创作带来丰厚的艺术滋养,这种滋养,就是对自然时间的敬畏,自然时间在任何文化承载的物质上,都会留下一种不可言说的气质,这种气质会藏在心怀自然的艺术家内心,并自然而然的生发在他的作品中,这种生发表达,绝对不是再现描绘一个老物件,而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格调;这一点,我们在胡勤武的艺术创作就能感受到,他对丙烯、水墨、纸浆媒介物的研究与实践很丰富多样,特别在他以往的布面丙烯绘画作品,用极强的媒介表现能力,呈现出富有秩序的“干、湿、浓、淡、苍”绘画质感,而这种质感,是建立在内在结构严谨的秩序中,它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更是一种向内求索的艺术内观;这犹如自然的内外两个面,在看似自然的随意中,其实是内在本质的结构支撑。这种西方人看是抽象艺术,东方人看是禅意境界的绘画,就是一种无分别、无国界的自然物呈现。

没有自然的自然,就是向内看的自然,艺术如此,科学如此;修行如此,做人如此;当我们面对当下世界周遭的事和物,亦是如此。长沙无同空间此次展览邀请我策展撰文,我深感在这个特殊时期艺术的不易,但相比现实中各种不可言说的不易,这又是何等的幸运,起码我们还有艺术,一种不断向内的艺术,并不断带我们走向内心,不断看到自然内在,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应该感谢艺术家,更感谢无同艺术空间,在当下的不易中,通过难得的艺术,为人们带去这个春天应该拥有的一丝温暖,一刻平静。

Exhibitions

过往展览

2024.3.10

Arched Wave: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Geography

Artists: Mutian Chen, Longing Hu, Xiaoliang Huang, Ying Li, Mingjun Luo, Bing Ma, Jianping Zou
Curator: Xinyu Wong

Arched wave: Throwing the hidden string in the discontinuity

Artists: Qiushi Chen, Yujian Guo, Mingjun Luo, Lijun Wang, Li Zhou, Wei Zhou
Producer: Wenjing

Flower For Algernon

Artists: Jing Wang/ Yiwen Zhao
Curator: Xinyu Wong

Perceptual Track

Artists: Haiqiang Guo、Hang Su、Sibo Wu、Wei Zhou
Curator: Yu Xie

Art Channel

艺术频道

ARCH REVIEW | Guo Yujian :Dangerous Complicitiy

When looking at Guo Yujian’s works, what have been depicted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flow, and the secret words that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become images that avoid us and approach us. The work that takes shape on the canvas in our sight is yet to come, in transition, about to embrace change, and it will not push us away until the feeling is fulfil.

ARCH INTERVIEW | Guo Yujian

Since then, I have tried to let daydream-like imagination seep into the picture, and those earlier, more symbolic images have also been naturally diluted. Perhap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temperament that seems to be infiltrated by the picture and some image contents that are contrary to reality that cause the association like a dream.

ARCH REVIEW | Making Complicity

When the painting is really close to us, the first thing that appears to our eyes is this Le cimetière marin[1] written by Valéry in 1922. The curators Hu Yihang and Zhang Tingzhi, together with artist Guo Yujian, divided the exhibition “Dangerous Complicity” in the gallery into three chapters with words and symbols: imagination, a plateau, and a theatre.

ARCH REVIEW | 制造共犯

当画作真切地逼近我们双眼,首先出现的是这首瓦雷里1922年所写的《海滨墓园》。机构策展人胡奕航、张汀芷与艺术家郭宇剑一起,将这次拱形画廊名为《危险同谋》的展览,用文字或符号分成了几大篇章:臆想、一座高原、剧场。许是有意为之,又或是无心之举,开篇选取的这段文字,饱含着诗人瓦雷里对家乡赛特港的深沉眷念。

ARCH 采访 | 薛若哲

“绘画没有办法不诚恳,这是一种无法伪装的媒介。我对绘画的诚恳和机械的、拾得的图像产生的化学反应感兴趣,尤其是当网络图像和铜板线腐蚀这种必须要经过转化才能成型的绘制方式相遇,就形成了有意思的关系。”

ARCH 采访 | 郭宇剑

从那时起我尝试让白日梦式的想象力渗到画面中去,那些较早之前象征意味较浓的图示也被自然地冲淡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像是被什么浸润过的画面所流淌出的气质和一些与现实相违和的图像内容才造成了类似梦境似的联想。

Tuesday – Sunday
10.00am – 6.00pm

ARCH Gallery
Yinjiachong Rd, Tianxin District
410000 Changsha

星期二 – 星期日
上午10.00 – 下午6.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殷家冲路
1123文创园一楼
ARCH GALLERY

© 2021  Arch Gallery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info@archgallery.net
Site by XY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