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琥珀
艺术家:段一凡
2022.10.22 – 2023.1.07
ARCH PROJECT正在呈现艺术家段一凡个展「琥珀」,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使用大漆为媒介制作的艺术作品以及部分装置作品。
树脂的眼泪偶然掉落在爬行的小虫、新出的嫩芽上,在地层土壤中经过千年的掩埋,形成今天温润剔透的一种生物化石——琥珀。艺术家段一凡坚持以大漆进行他的艺术实践,选择生活中的物件进行再创造,比如日常频繁使用的镜子,年岁的裂痕被大漆温暖地包裹。大漆的创作过程是不断重演的上色、打磨和抛光,他尝试用多次和长工作时间的技术来表达对毫不起眼的物品的关注。正如那些在我们身边细小的爬虫一般,被包裹入琥珀内后接受了更多注视的目光。
段一凡的作品“石子”和“石块”继续沿袭了他以往的观念,同时与以往的架上作品产生区分。路边捡起的残缺石块,经过古老金缮工艺的修补,成为完整的原石;大小不一的石子经过大漆的反复覆盖、包裹成为规整的立方体石块。他运用大漆将无用之物放置于人们的视线中心,在意义与无意义之间不断颠倒。
1967年6月的 Artforum 上,Sol LeWitt 发表了开创性的 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 (《关于观念艺术的段落》)文章,阐述了关于观念艺术的术语。“在观念艺术中,想法或概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方面,当一位艺术家使用概念性的艺术形式时,这意味着所有的计划和决策都是事先制定的,执行是漫不经心的一个步骤。”
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观念艺术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被艺术史驯服后的一种风格,它需要被质疑、被生活和外部触摸。在当代艺术范式里,悬挂、小心放置的艺术作品里充斥着策略性的话语,而主导这一学式的行动往往被不同的信息划分入更加疏离的阶级区划当中。自说自话的作品继承着艺术史的遗产,无法逃离其所处地之外的世界。观念艺术神话铸造了特权和语言的奴隶,披着唯物主义魔法外衣的范本只能被猜测,却更难被感受穿透。尽管人们声称观念艺术的知识纯洁性,但更广泛的社会现象里它曾由白人主导和定义。接踵而来的利用政治参与作为工具的观念和艺术创作模式在今天不得不在白墙外找到意义。
用 Robert Layton (罗伯特·莱顿)的话说,利用特定媒介创作的艺术形式,其所具有的特性为所有以此媒介为表现形式的艺术所共有。在段一凡的工作方法里,大漆这一需要重复加工的方式依旧被得以保留,但改变了对于特定形象的选取。历史中有黑漆描金、以稠漆裹物作画,而镜头之外被忽视的常常是最日常的物件。具有何种更为深层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该媒介中判然有分,是艺术家在作品里意图尝试的话题。
《琥珀》展览内参与的不同媒介是艺术家对大漆不断艺术实践后,对当今创作中意义与无意义的思考做出的反应。当原本有意义的东西也许会失去意义,无意义的重复又获得意义,甚至某一时刻开始,对立的两边都出现转变。艺术家用劳作撬动边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截取自己所需并延展出新的立场。
文 | 张汀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