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地理学
艺术家:史怡然
策展人:梁庆
2022.05.27 – 07.20
ARCH GALLERY拱形画廊很高兴地呈现艺术家史怡然个展「Emo-geog-raphy情绪地理学」。本次展览由梁庆策展,展出了史怡然近年来标志性的系列创作。展览聚焦于艺术家在各地旅行中记录的地域景观,并以驾驶场景为支点,串联起了艺术家在移动中的即刻感受和对当时当地的若即若离的体验。
相比“后疫情”时代的种种封闭隔阂,史怡然画面里蕴藉的情境成为一种来自过去的心理绵延,散发着美好而温馨的伤感,同时抚慰人心。让我们通过现场图片,来感受艺术家所刻画的那个纷繁交错的“情绪地理”。
史怡然的很多记忆和想象都是以地理坐标展开的。她对这个世界的表面如此着迷,却似乎无心探究内部的奥秘。这些肤浅的迷恋中,地理逐渐披感官倾覆。于她而言,大部分地理名词更像是形容词,岩层、植被、洋流、气旋,都拥有独特的景观、颜色、声音、气味,甚至它们本身就是隐喻。那些地理名词能标示并唤起很多感觉、记忆和想象,总之,它们从来不只是字面意义。在史怡然看来,虽说当今的艺术创作和社科研究均有跨界的迹象,但那并不意昧着职业边界的消亡。我们思考的方式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迎来艺术的新地貌。
如果说这些作品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们义无反顾地超越了既定的艺术类型和板块。旅人,艺术家,做梦的人,学者,可以不用抛弃任何身份,在异乡的旅途中同舟共济。她感知、记录、探索、回忆童年干燥的空气和光线,沉溺过往的阅读和观影体验,描述一座城市,遭遇一场暴雨,捕捉一个时间切片。在如今的图像化时代,好的绘画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不因其真实可信,忠诚详尽,也并非因为它是“东张西望的镜子”或者描绘了满溢的偶然性细节。绘画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感知与情感的质量。尤其在观点和立场如此泛滥的今天,感受和情愫显得如此珍贵,一如为什么阅读普鲁斯特要比刷微博热点更加有益,霍珀笔下的缅因比《探索.发现)航拍的素材更让人身临其境。
纽约到匹兹堡的megebus, 一天只有一班。 车站在第9大道和第8大道夹缝中的第30街,很像中东人地下交易的选址。五月初的宾州,山野已经有了些许草色新新的绿意,然而天气还是刺骨的寒冷。这是艺术家独自往返次数最多的巴士,她时不时去纽约看展,每次返回的路上,都会在这趟巴士上恍惚。也许是公路沿途的城镇和自然风光实在单调,以至于将她在纽约所有不切实际的想象力和憧憬都消耗殆尽。
在美国教学期间,艺术家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美术馆,而是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些博物馆似乎没有历史,却有着最为原始的地貌,所以大厅里随意丢几根塑胶做的化石骨架都能让人信以为真。在这里观者可以随时随地置身侏罗纪公园。这是这片土地地貌特征的一个隐喻, 至少艺术家宁愿花一整个下午在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消磨时光,而不是去看一场科幻电影。
从洛杉矶开车穿越莫哈韦沙漠,在拉斯维加斯的灯火还没有如海市蜃楼般出现在地平线.上之前,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沙中隐约出现高大的招牌,耸立于如月球表面一样荒凉、只有豆科灌木与响尾蛇的风景之.上。拉斯维加斯是外星人遗弃的基地。在这里,没有“时间”概念,没日没夜,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所有赌场中,把消除时间概念做到最极致的,是金棕榈俱乐部,它不会让人对“身在何处”产生任何符合逻辑的感觉。你可能站在茫茫荒漠中的高速公路上,看着一块80英尺高的牌子,上有“星尘”或“凯撒宫”的字样闪闪烁烁。这种地理上的不真实感让人更强烈地觉得,发生在那里的事和“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联系。
艺术家初到匹兹堡时最喜欢这一家东北菜馆,在松鼠山最热闹的商贾林立的forbes大街地下室里。地面上只有一个小十字门帘,一不留神就会错过。钻进狭窄幽暗的漫长楼梯,感觉地心引力都逐渐强烈起来的时候,豁然开朗:一家中餐厅、粉色灯管招牌的越南美甲店,五颜六色的墨西哥塔罗牌店。每次来这里,艺术家都会点一种招牌石锅鱼, 然而主角并不是它原配的鲢鱼或鲶鱼,而是一种越南进口的廉价龙利鱼。 这里的中餐馆用的基本都是这种鱼,无论水煮鱼、酸菜鱼还是醋溜鱼片。塑料般的肉质,完全没有鯰鱼浓稠的扎实,但它用的味精和芡粉在最初的几个月抚慰了艺术家的中国胃,尤其是对她未曾到访过的中国东北的记忆,热带海域的鱼,冰冻了几个月,漂洋过海来饰演寒地的鱼类,如果是自己游过来的,肉质会不会就像肌肉一样紧实了呢?
- Emo-geography exhibition, photo by ARCH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