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H REVIEW | 眼前
《在你眼前》
艺术家:陈秋实、范诗磊
文字:张汀芷
当我们把“看见”这一行为比作打开一个空房间的房门,看着这件物体的视线和它存留下的痕迹像是打开门后产生的余音,我们无法准确的追寻余音回荡的轨迹。不断地“看见”,新的东西累积产生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遗忘与消亡。一张照片保存了一个时间的瞬间,通过回忆,某些时刻得以持续存活,不相关瞬间的外观孤立了出来成为“科学家的信息、摄影师的引用”[1] 。
- 蓝色系列5号/Blue Series NO.5,2020,收藏级微喷,100x100cm,陈秋实(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艺术家依照自己的所见自由的层叠,而非用单个镜头去捕捉,当同样的场景被建构不同的边界,照片内的“道出真相”即不可被否定,却需要加以检验。若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张熟悉的亲人或爱人的照片,我们同时看到了自己的记忆和过去的经验,而看向图像里陌生的面孔时,许多模糊的东西无法准确的获取。通过组合的图像和不同的拍摄手法,意识修补着作者的时间。
- 「眼前」展览现场。摄影:ARCH GALLERY
不经意或有意间获得的图像,不只是以图像本身的能量而存在。我所看到的东西在以何种方式产生意义?在二位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能量是对垄断进行分解和切割,同时为某些脆弱的东西创造一个领域,使其得以保存。试图排除一切形象,只是具体的、绝对的去看,那么在这个不显现“病症”的物体面前,你看见的永远是你眼中的,你将看见的也永远是你已见到的。
如果与我完全无关的东西从未出现过,为何会产生凝视?即使承认这样的认识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我还是认为《尤利西斯》中的这段话是有必要提出的:“可见事物的无可避免的形态:至少如此,如果不是更复杂,该思想通过了我的眼睛。我在此阅读一切事物的签名:浪冲上岸的鱼卵、海藻、正涨上来的潮水,那只铁锈色的靴子。鼻涕青、银灰、铁锈:颜色的符号。透明度止于此。闭上你的眼看。”
引用
References
[1] Berger, J. (2013) ‘Appearances’ In: Dyer, G. (ed.) Understanding a photograph. London: Penguin Books.